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适应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需要,结合金沙官网实际情况,以高度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全面优化思政理论课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全面推进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积极探索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社会实践能力,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获得感,全面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从而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二、目标任务
1、将强化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到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依托思政理论课特别是“思想德道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2门课程,把大学生思想德道修养与法制教育、形势政策教育贯彻到大学4年教育的始终,实现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责任人、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协同落实、一贯到底的整体联动效应。
2、立足学校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优化思政理论课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积极推进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将课堂理论教学、校园文化与德育活动、社会实践教学与学校常规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思政理论课动态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切实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
3、推进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探索课堂教学规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成绩考评办法,实施专题化教学,利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进行网络电子精品课教学,广泛采用问题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加强各种形式和场合的师生互动与实践教学环节,拓展教育教学空间,推进思政理论课向课外延伸,积极组织开展校园文化与德育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教学交流互动,解难答疑,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不断开辟实践教学新渠道,扩大实践教学覆盖面,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5、完善思政理论课成绩考核评定机制和考评体系,紧扣学生思想实际,将思政理论课教学与学校常规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日常思想政治表现纳入思政理论课成绩考核范围,确保思政理论课教学与常规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的现实效果。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
7、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推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为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提供必要的学科学术支撑。
8、加强对思政理论课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思政理论课建设的条件保障机制,不断增加思政理论课建设的经费投入,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为思政理论课教学提供可靠保障。
三、改革方案
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安排及学分学时分配方案
根据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占本科生的学分为16个学分。
根据实际,借鉴外校经验,金沙官网按一般每个学分16个学时计算,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课时分别为:“思想德道修养与法律基础”为2学分、36学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1.5学分、24学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2学分、36学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4学分、64学时,“形势与政策”为1.5学分、24学时,5门课程共计11个学分、184学时;另在大一、大二的署期分别安排2、3个学分的社会实践。
根据学校转型发展需要和学校对思政理论课改革要求,结合实际情况,金沙官网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思政理论课课程结构由理论教学、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一)、(二)三大板块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具体教学安排及学分学时分配见下表1。
表1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安排及学分学时分配表
课程名称 |
理论教学 (课堂讲授) |
校内实践 |
社会实践 |
合计学时 |
学分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6 |
|
|
36 |
2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4 |
|
|
24 |
1.5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36 |
|
|
36 |
2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2 |
12 |
|
64 |
4 |
|
形势与政策 |
24 |
|
|
24 |
1.5 |
|
社会实践(一) |
|
|
32 |
32 |
2 |
|
社会实践(二) |
|
|
48 |
48 |
3 |
|
合计 |
172 |
12 |
80 |
264 |
16 |
|
第二部分理论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理论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思政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改革,应在进一步完善现有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积极稳妥、逐步实施、注重实效。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施“专题式教学”教改方案,即整合全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选拔高水平教师主持设计编写课程专题讲座资料与课件,每门课程既要依据教材体系又要打破教材体系,从理论到实践设计成几个专题,实行课程主持人负责制,由主持人组织课程组教师分工实施。
2、利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选择1—2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课比较合适)课程进行网络电子精品课教学改革试点。在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负责组织教学和课堂讨论,并开辟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教学交流互动,解难答疑。
3、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和“明德读经班”为依托,挖掘、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特别是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进行养成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此项工作可渗透到“专题式教学”讲座中去,也可单独开设讲座。
4、为了适应转型发展需要和有利于思政理论课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应实施小班化教学,即使大班上课也应该控制规模,编班最多不超过100个学生,并严格按相同专业班级编班,不同专业班级一般不能编到同一个大班上课。
5、思政理论课必要的课堂理论教学学时应该保障。改革后思政理论课理论教学学时在思政理论课总学时中占70%左右,5门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总计172学时,具体参见表1。
二、理论教学(课堂讲授)具体安排
思想政治理论课5门课程理论教学(课堂讲授)学分、学时安排见下表2。
表2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课堂讲授)学分、学时分配表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2 |
36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1.5 |
24 |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
2 |
36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
3 |
52 |
形势与政策 |
1.5 |
24 |
合计 |
10 |
172 |
各门课程理论教学(课堂讲授)教学安排如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安排在大一第1学期,开设12周,每周3学时,共36学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安排在大二第3学期,开设12周,每周2学时,共24学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安排在大一第2学期,开设12周,每周3学时,共36学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安排在大二第4学期,开设13周,每周4学时,共52学时;“形势与政策”:安排在大一第1、2学期13—16周,每期4学时,共8学时;大二第3、4学期13—16周,每期4学时,共8学时;大三第5、6学期13—16周,每期4学时,共8学时;总共24学时。具体见下表3。
表3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课堂讲授)具体教学安排表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教学区间 |
周学时 |
总学时 |
备注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1 |
12周 |
3 |
36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12周 |
2 |
24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2 |
12周 |
3 |
36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 |
13周 |
4 |
52 |
|
|
形势与政策 |
1、2、3、4、5、6 |
2周 |
2 |
24 |
|
|
合计 |
|
|
|
172 |
|
|
三、校内实践(课外师生教学互动活动)安排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内实践(课外师生教学互动活动)学分、学时计划(见下表4)
表4 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内实践(课外师生教学互动活动)学分、学时表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
|
|
|
|
|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
1 |
12 |
|
|
|
合计 |
1 |
12 |
(二)校内实践(课外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主要活动
1、与课堂讲授直接相关的教学活动
(1)影视欣赏。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组织在老图书馆报告厅观看规定的影视剧,学生观看后写出影评、观后感或心得体会文章。
(2)小视频竞赛。课程任课教师对所任班级学生按照3—5人为一组进行分组,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挖掘身边感染事迹或改革开放成果,用讲述、采访、表演、评析等方式进行活动,用手机或摄影工具拍摄成1—2分钟的小视频,然后选优统一组织参加展示竞赛。
(3)讨论辩论。任课教师针对理论知识的模糊点和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讨论,开展辩论赛。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围绕知识点,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搜集资料,教师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进行点评和知识提升。
(4)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由思政理论课教师或校内外教师和专家学者作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任课教师协同院系辅导员组织学生参加听讲,作出考勤登记。
(5)研究性学习。课程任课教师对所任班级学生按照3—5人一组进行分组,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有关内容或当前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并在课余时间利用多媒体教室或学术报告厅集中展示他们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2、校园文化与德育活动
(1)公益活动。根据条件,利用课外时间和休息日,在校园内组织学生开展敬老尊贤、公益劳动、生态文明宣传、帮扶活动等。
(2)校园文化活动。与宣传部、团委、学生处等单位和各专业院系协同组织开展各类与德育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任课教师必须参与指导,全程跟踪。
(3)主题德育活动。选取切合学生思想实际,有重要实际价值的某一德育主题,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安排活动,任课教师必须参与指导,进行考评。
校内实践(课外教学互动活动)的具体教学安排见下表5。
表5 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内实践(课外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教学安排表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教学区间 |
总学时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 |
1—16周 |
12 |
|
|
|
|
|
|
|
|
合计 |
|
|
12 |
|
|
说明:
1、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成果体现形式:讨论辩论为发言稿;模拟教学和小视频为PPT课件和电子视频;影视欣赏为影评或心得体会文章;研究性学习为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校园文化、公益活动与主题德育活动为活动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剪影)。
2、每个班以4学时为一单元在1—16周区间内组织开展校内实践(师生互动教学活动)周,且必须组织3项以上的活动并有纸质或电子成果。
3、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成绩评定,必须综合考评学生在师生互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载体。
(三)校内实践(课外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成绩考评
1、课堂讲授理论教学考查考试方式,一般为开卷考试。
2、学生课程期评成绩分数比值:课堂理论教学考查考试分占70%,校内实践教学(课外师生互动教学活动)考评成绩占30%。
3、校内实践教学(课外师生互动教学活动)考评成绩的具体操作为各种交流、讨论、辩论、竞赛、网上学习交流活动、心得体会及其书面材料占70%,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主题德育活动与公益活动表现占30%。
4、校内实践教学(课外师生互动教学活动)考评主要以观察记录、现实表现和书面材料为依据。
第三部分社会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中央和宣传部、教育部相关文件的精神和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思政理论课程都应该在保证必要的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思政理论课的实践育人效果。
一、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机构
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必须深化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改革,增强社会实践教学的实际可操作性,真正实现社会实践教学的全员教育和全方位覆盖。
1、学校应成立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作为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常设机构,党委宣传部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指导、协调部门。
2、教务处为全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审批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协助联系建设学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落实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和教师工作量酬金,检查、督导、协调全校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
3、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具体组织实施单位,下设形势政策与实践教学教研室,具体负责思政理论课教学计划中有关实践教学内容的修订落实,组织实践教学大纲的编写,制定实践教学的学期开课计划,检查、督导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总结评价实践教学效果等。
4、宣传部、教务处、团委和学生处要积极配合、协调有关院系、开展好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社会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安排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分配详见下表6。
表6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表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实践教学(一) |
2 |
32 |
实践教学(二) |
3 |
48 |
合计 |
5 |
80 |
三、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和基本要求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制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考核标准和实施办法等,并由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具体实施。
(一)内容与形式
1、社会调查。社会参观调查是一种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知识应用、检验和发展的社会实践教学组织形式,是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好途径和好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应建立了四类实践教学基地:爱国主义、人伦教育、现代人才培养基地、国防、法制等基地,以供师生调查研究所用。思政课任课教师必须对学生社会调查在选题、采点、方法、撰写调研报告等方面给予悉心指导,并进行客观公正考核评价。
2、志愿者活动。将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大学生开展青年志愿者社会服务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拟以“大学生时事与政治研究会”为依托,计划3年内在省内周边地区围绕留守儿童、拆迁户子女、空巢老人、孤独家庭等主题建立志愿活动基地20—30个。
3、德育基地考察。充分利用现有的故居、纪念馆、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增强教育的现场感和直观性。马克思主义学院计划在3年内建立10个左右的德育教育基地,逐步拓展完善现有的德育教育基地。
(二)基本要求
1、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并突出特色,有的放矢。指导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党和国家的相关文件法规,密切关注时政,结合“双通双融”实践教学特色,通媒体,密切关注娄底地方发展的脉搏。
2)指导教师在实践教学前,都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在活动结束后,及时评阅学生的调查或研究报告、观后感、小论文或实践学习的心得体会,并结合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评定每个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评选出优秀实践教学作业与成果。
3)指导教师要认真组织,亲自参加,抓好重点,全面指导,保证每次活动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每次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交流会或报告会(学生谈收获、体会等),并对本次实践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写出总结报告备案。整个实践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展板、优秀文集等形式充分展示实践教学成果。
2、对学生的要求
1)实践课程要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并作必要的准备工作。
2)实践教学活动中,要服从指导教师的统一安排和指挥,遵章守纪。
3)实践课程结束后,要完成调查报告或通过实践考察学习对所学理论加深理解的心得体会文章,同时提供包含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4)每个学生要积极参加分组活动和班级、院系及全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分组递交活动总结或报告。
四、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具体安排
(一)时间安排
每年的7--8月。
(二)参加人员
大一、大二两个年级的全体学生。
(三)组织实施
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及各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相关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四)实践内容
1、大一(思政课实践一)、大二(思政课实践二)每个学生要结合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各学院及其专业特点,选择一个主题作深入实际的调研工作并上交3000字以上的调研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设计固定的格式模板)。
2、大一学生:结合《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制作一个反映社会生活、弘扬正能量的2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并附500字的内容说明。
3、大二学生:撰写参加社会实践的感想或心得体会(3000字以上,并附以实际参加社会实践的照片、资料为佐证);或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内容,采访一个乡村、社区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发展状况或者当地先进事迹、典型人物,写出3000字以上的访谈录。每个学生在这2个项目中任选1个完成。
(五)具体要求
1、各二级学院按照学校对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总体要求,对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思政理论课实践(一)、(二)进行统一具体部署安排。
2、各二级学院承担思政理论课实践(一)、(二)具体实施的主体责任,对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过程必须进行跟踪督察检查。
3、各二级学院要在放署假前布置思政理论课实践任务,开学后第1周内收齐思政理论课实践材料(按班级、学号顺序整理好)统一交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办。
4、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思政理论课实践的材料写作指导、评卷和成绩登录工作。
5、学校每年举办1次优秀社会实践成果展,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各二级学院具体负责成果展的相关工作。
(六)成绩考评
1、学生实践教学成绩评定,必须综合考虑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实践教学成绩按一定比例纳入课程总成绩,其成绩考评为:平时活动表现占30%,成果(各种活动资料、心得体会、调研报告、活动总结报告等)占70%。如学生没有实践教学成绩,则本门课程的成绩评定为不及格。
2、以团队形式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学生,第一执笔人的成绩在团队成绩的基础上提高5分。没有调研类实践成果的学生,该门课程成绩不能获得优秀。
3、学生必须亲自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杜绝任何形式的逃避、成果抄袭、在网上下载的材料、搭便车等行为。一经发现,成绩记为0分。
4、思政理论课实践缺交材料的学生以0分计算;没有按规定格式写作的一律定为不及格等级。
5、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没有与学院专业特点结合的,一律定为不及格等级。
6、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没有提供相关佐证材料的,一律定为不及格等级。
五、实践教学时量和教师工作量计算
学校应同重视专业实训、实践、实习一样,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应参照专业院系专业实践课的标准,按教学时量与学生人数划拨实践教学经费,并以此核定教师工作量和发放课时津贴。教师实践教学工作量认定,应依据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学生相关成果。
第四部分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一、教师队伍建设
1、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将思政理论课教师作为紧缺学科专业方向重要人才引进。
3、清理、整合兼职教师队伍,将管理部门职称学历较高、素质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人才从机关分流或规定其必须兼一定数量的课,以充实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
二、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
2005年教育部单独设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把原来隶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如思想政治教育等划拨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并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等列为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想有所作为、发展做强,必须把学科建设纳入发展规划重要内容,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大力推进科研工作,促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
1、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和“明德读经班”为基础,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着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全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品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重要方向加以重点建设。
2、加快启动“湘中近现代历史人物研究”,并将其作为“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二级学科下的一个重点研究领域和重要支撑,努力争取把“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重要方向加以重点建设。并以此为平台推动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促进科研与教学的提升。
3、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与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学校应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大学生思想道德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划拨一定经费。
4、想方设法引进学科拨尖人才,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加强对年轻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强化本学科科研团队建设,加大科研奖励力度,促进科研上档次、上台阶。
三、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与条件保障建设
学校及有关部门应从切实强化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思政理论课的重要地位,落实各项政策,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切实改善思政理论课教学条件,确保思政理论课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有效发挥。
1、思政理论课教学涉及教务处、宣传部、学工处等各有关部门和各专业系部,学校应出台思政理论课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的有关规制及其具体实施方案,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从而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和联动机制。
2、学校应建立健全思政理论课教学经费投入增长保障机制,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编制,保证思政理论课教学课时,落实思政理论课教师待遇。学校按中央和教育部发文要求,确保每年按生均20元标准配给思政理论课建设专项经费,适当增加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
3、学校应不断改善思政理论课教学条件,保证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场地、设施及各种条件的落实。为确保思政理论课课外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应安排落实固定的教学场地,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管理使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7年6月20日
2018年3月28日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