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期内,本方向研究人员所做工作的主要内容、特色和取得的主要突破。
一、研究音乐教育中“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理念
二、研究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和音乐兴趣的培养
在2013年度,音乐学重点学科培育项目组成员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做了一下几个方面工作:
在项目负责人的管理和指导下,积极申报科研和教研课题,成功立项省级科研与教研课题6项,省级教改课题1项。项目涉及民间音乐文化、民间器乐、民间歌曲、音乐教育的民族化等问题。这些项目正在研究过程中,进展情况良好。对民族民间音乐及其教育的研究,有助于对区域经济社会音乐文化的发展。同时,学科成员积极参与音乐创作,有5首作品参加了“那山那水那人——美丽娄底”征歌活动。
2012年立项的校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双主修,三结合”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研究与探索》在音乐学专业全面展开改革工作,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性改革。目前,这一项目的改革进展顺利,取得一定的成效。其中,曾晓萍老师在全校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获得第2名。
在本年度,为了培养音乐学应用型人才,重点学科培育组成员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方面,开展了音乐采风、课程实践、专业见习实习等;在校内实践活动方面,举办了音乐厅落成系列音乐会共8场,参与演员多达800余人。各教研室举办专场音乐会,音乐学学科的师生共同举办了数十场音乐汇报演出。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艺术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年度,学科项目组理论课程老师前往云南大理、丽江等地进行音乐采风。部分声乐教师前往长沙观摩中国音乐学院师生音乐会。同时,舞蹈教师也前往长沙观摩了本土音乐家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的专场音乐会,还组织了声乐专业教师前往广州观摩了金钟奖声乐大赛。
一、对梅山地域音乐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外延、主要研究方法进行界定与阐述。
二、对梅山地域音乐历史与现况、地域音乐种类特点进行科学整理分类。
一、学科的本土音乐优势特色,金沙官网地处梅山文化核心区,其区域优势十分明显。
二、梅山地域音乐本身的音乐特色,也是本学科的特色,如梅山地域音乐的原生态性、独立调式与调性、歌词的独特性、曲式分析等内部差异性等。
三、梅山地域音乐特点,梅山地域音乐不只是在湘中、在湖南,其实它是中国汉民族音乐与苗,土,瑶民族音乐的相融历程。“梅山蛮”和梅山文化经由数次西迁、南迁,之后又远赴重洋、走向世界各地,这就形成了一种音乐文化的世界走向与融合。
建设一年来,本方向研究人员在该CSSCI刊物上发表了论文一篇,省级一般刊物上发表了论文四篇,申报研究项目省教育厅课题,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一项,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一项,校级重点课题一项。同时,由学科负责人所指导、编排的《呜哇峒》已经进入高校课堂,参加了由娄底市宣传部主办的专场音乐演出。
因此,学科团队的这些研究都是紧紧围绕梅山地域音乐的形成、发展、流传状况及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体现了本土音乐的优势特色,也更丰富了中国地方音乐,对安化山歌的传承与发展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继而对其进行拓展、创新的过程,丰富了湖南地方民族音乐传统的内涵,增进了湖南民族音乐的学术积累。
二、对梅山地域舞蹈进行组合编排与展演来传承地方民族舞蹈。
三、对舞蹈编排和表演进行研究以适合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
一、梅山舞蹈具有本土的优势特色,属于中国民族舞蹈的一个分支,研究挖掘梅山舞蹈文化使其形成一种舞蹈文化的世界走向与融合。
二、我系在舞蹈编导和表演方面有一批较强的师资,并取得了一些前期性的成果。
通过一年的研究与探讨,学科项目成员在创编与表演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举办了专场舞蹈晚会。同时,精选出了20多个优秀剧目参加娄底市蚩尤艺术团专场演出,为社会为地方服务。
二、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其中《保护土家族摆手舞,传承民族文化》载于《黄河之声》;《舞蹈与人气质的塑造》载于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艺术教育》,《梅山傩舞的传承与创新研究》载于国际创意舞蹈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民族文化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渗透》载于《音乐大观》等。
三、取得了二个课题成果,《梅山傩舞融入地方高校舞蹈专业课堂教学的研究》,获得校级教改立项;《梅山傩舞的传承与创新研究》获得湖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
四、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在本年度的系列音乐会上,由学生自主创编的舞蹈达到十余个,获得了全校师生的好评。
五、本年度,还组织了部分教师前往桂林进行舞蹈采风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