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杂文类说
袁城
(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中文系 湖南 娄底 417000)
摘 要:青年作家张峰的杂文创作特色鲜明,在本省乃至全国杂文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已进入成熟阶段。他的杂文可以分为常规杂文和非常规杂文两个大类。无论是其常规杂文的创作,还是其寓言体杂文、诗性杂文、故事新编体杂文等非常规杂文的创作,都体现出作者作为人文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充分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杂文 常规杂文 非常规杂文 寓言体杂文 故事新编 诗性杂文
The classifystate of zhangfeng’ scribble
—The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the young writer who named zhangfeng
Abstract:The young writer Zhangfeng’s scribble is full ofbrilliant feature. He exerts a great influence in the circle of scribble in HuNan province even in
China and his invention has stepped into a mature stage. His scribble can beclassified into normal and abnormal ones. Not only in his normal invention butalso in his abnormal invention of his fable scribble, poetic scribble or hisnewly-editored scribbles, they reflect the great responsibility taken byintellectuals such as the authors, and it also fully demonstrates Zhangfeng’sart charm.
key words:scribble normal scribble, abnormal scribble, fablescribble, newly-editored scribble, poeticscribble
一、张峰杂文创作成就概述
张峰,1969年生于湖南祁阳。1992年毕业于湖南师大中文系。1990年始在湘江之滨的岳麓山下学习写作,累计在《短篇小说》、《中国校园小说》、《雨花》、《广西文学》、《星火》、《飞天》、《百花园》、《杂文月刊》、《讽刺与幽默》、《杂文选刊》、《杂文报》、《北京晚报》、《三湘都市报》、《广州日报》等百余家报刊发表杂文及饱含杂文味的讽刺性小小说、寓言、小品文等各类文学作品1800余篇。有150余篇作品被《读者》、《杂文选刊》、《杂文月刊》、《中华文学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中外期刊文萃》、《青年博览》、《今日文摘》、《大众文摘》、《报刊文摘》《文摘报》、《文萃报》等报刊转载。从2002年起,年年有作品入选《中国年度最佳杂文》、《年度杂文精选》等选本,数篇文章被选为中学生语文阅读教材,十余次获得《飞天》《中国校园文学》等报刊的征文奖。已出版杂文集《吃饭的学问》,尚有杂文集《小人的味道》、《潜规则的威力》、《会议的贡献》、《不受欢迎的人》、《总统的滋味》、《不会讲政治》、《美女与权利》、《下有对策》、《生活的启示》、《狮子的口臭》、《圆的批评》小品文《对一只鸟的批判》、《世相小品》,小小说集《县长明天要植树》,百字小说集《基本上姓王》,随笔集《最美的奇迹》、《生命的高度》等20余部书稿待出。现执教于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中文系。
张峰的杂文写作正如他在《我的杂文观》里所说的那样,没有居高临下的俯视,也没有游离物外的言说,总是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自己独特的感悟出发,抒写心中的积郁与不平,状写生活的沉重,描写官场的黑暗,人性的卑劣,在冷峻的客观的叙述中,平静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洋溢在字里行间的“常识意识”是他杂文创作的主旋律。他总是用平民的视角去观察生活,体会道理,陈述己见,因而他的杂文特别真实,也特别有感染力。张峰的杂文,内容题材大多是生活中的小事情,但他却能用另类的视角去诠释;他的表达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的借用寓言的外壳,有的用故事新编的形式,有的分行排列构成诗体杂文,有的拟构禽言兽语传达世道人心。张峰的杂文语言也形成了他的风格:看似平淡无奇,但字里行间蕴藏着浓烈的讽刺幽默气息,常常在不动声色之中把人性的卑劣和时弊乖讹揭批得体无完肤,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其杂文语言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明快、酣畅、含蓄、幽默、隽永,富于文学性。
二、张峰杂文类述
杂文是文学和政论相结合的一种边缘性文学体裁,是将政论性和文学性熔于一炉的短小精悍、泼辣犀利、常取讽刺、多着议论的文艺性社会论文。按照这一杂文定义来关照张峰近年来的创作,其林林总总的作品是均可归于“杂文”这一范畴里来的。张峰最初写诗,发表过一定数量的哲理诗。他的哲理诗歌,多是对世相世态的诗性议论,今天看来,其实是包含着杂文特质的。90年代末,张峰致力于微型小说的创作,他发表的微型小说以讽刺性作品为主,同样鲜明地体现了干预现实生活的杂文特质。他还写过可归于儿童文学的寓言,但仔细审视他的寓言创作,更多地带有社会文化批判的意味,具有浓烈的杂文味。倘若按照现代杂文分类的标准(《杂文选刊》主编刘成信先生提出),我们可以把张峰的杂文大致分为两类:常规杂文与非常规杂文。下面,我们就从张峰杂文类述这样一个角度,来解读张峰杂文丰厚的社会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常规杂文
常规杂文以议论为核心,直面社会,坦陈己见,激浊扬清,革故鼎新。它通常对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发言,讲真话揭真相评说真理。张峰的常规杂文,或针砭时弊,或批评世俗,或反思历史,或解读人生,冷眼向洋,老辣而刚劲,激愤中不失平和,体现了杂文鲜明的社会批判精神,从中也可以看出张峰作为一位杂文作家一个人文知识分子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思想的品格。杂文作家王春榆说,“身为文人,定要关心政治,关心时事,倘若没有政治感,使命感,没有民族忧患意识,其文字必定没有生命力。”(王春榆《取时评之素材,写杂文之华章》)张峰正是这样一位有着强烈政治感、使命感和民族忧患意识的杂文作家。这从其常规杂文的写作中可以鲜明地体现出来。
先看张峰的杂文《“顶着烈日”及其他》(载《雨花》2003年第4期)。作者从对领导行止所作的报道中常用的“××领导顶着烈日”(或者是“顶着凛冽的寒风”“迎着鹅毛般的大雪”“冒着瓢泼大雨”“冒着酷暑”,因时令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这一句子中发现了问题。作者写道:
不知读者听到这句“顶着烈日”会作何感想,反正笔者是一丝半毫也没有被记者刻意要渲染的该领导的勤政亲民可敬可佩的形象所打动。不仅没被打动,相反,笔者倒觉得浑身直起鸡皮疙瘩!为记者行文的老套与令人肉麻的奉承。看看电视屏幕上那些满脸皱纹满头大汗衣着褴褛的贫困山民,他们可是“顶着烈日”“顶着凛冽的寒风”在大山的皱缬里劳作了一辈子啊,有谁关注过他们“顶着烈日”了,有谁怜惜过他们“顶着凛冽的寒风”了?为什么我们的记者跟着领导坐着小车下了一回乡就对领导们的“顶着烈日”感慨不已了呢?领导和群众,一样的血肉之躯,记者们为何要如此的厚此薄彼?
于无疑处质疑,已经体现了作家感应神经的敏锐。而接下来对这一常用句子频频出现的社会原因的思考更体现了作家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冷静下来一想,其实也怪不得记者如此“大惊小怪”的。只要你未曾有意闭上眼睛,在我们的视野里,领导是干什么的?有些领导大致就是坐在主席台上一边喝茶一边作报告的,有些领导大致就是围坐在圆桌旁一边啃西瓜吹空调一边决策的,有些领导大致就是坐在饭店里一边吃大餐一边谈工作的,有些领导大致就是乘着飞机中国外国东南西北到处考察招商的,有些领导大致就是踩着红地毯手握着剪刀咔嚓咔嚓剪彩的……,既然如此,有那么一些领导居然不怕酷暑严寒不惧凄风苦雨下基层去乡村体民心解民意,你又怎能叫记者同志们不“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一番呢?
作者认为:“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之类的句子大行其道,记者的本意是要渲染领导的不辞艰辛勤政亲民的,不料客观上却昭示了一些领导和群众的“不一致”,这个结果,大概是记者同志没有料到的。为密切干群关系计,愚以为,还是让“顶着烈日”们少露面为好。
在这里,张峰没有愤青的姿势,没有无可奈何的感叹,没有破口大骂的激愤,更没有忍声吞气的哀叹,有的只是平静的实话实说,于冷峻客观的描述中不落痕迹传达了对官本位的批判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概。这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成熟的杂文作家的姿态。这和他深刻了解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实际喜怒哀乐有关,和他“为民立言”的平民的立场有关,和他关注社稷苍生的历史使命和忧患意识有关,和他作为人文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思维惯性有关。
杂文固然是以批判为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凡杂文就一定要写得剑拔弩张。张峰的常规杂文篇篇都讲究构思,常常于谈天说地之中给人以良多的启迪。我们来看《可怜那人被奉承》(载《今晚报》2007年9月11日)这篇杂文。
作者由被人奉承在很多人看来似乎的确是一件美事说起,说到某朝某代有个皇帝,有一天,皇帝偶感风寒,脾胃不合,当朝议事之时放了个响屁,手下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笑。终有一位近臣扑通一声跪下道:“陛下神气通顺,乃我等洪福,国家之大幸也!神通气顺之声,有庶民和大王之别:庶民之声粗噪而夹带腐臭之气;而大王之声则如春雷醒人,让万物复苏,其余音有如丝竹弹拨绕梁不去,其气仿若兰馥之香,闻之欲醉。”其他大臣闻言纷纷跪倒,口呼“万岁”说:“我等皆有同感!”作者议论道:“皇帝放个屁,被人奉承为国家之大幸臣民之洪福,可与春雷比美,堪与丝竹并论,皇帝老儿君临天下的优越感该何等强烈!成天生活在如此高质量的奉承中的皇帝又该幸福成何等模样!”行文至此,一路都是谈笑风生,语言明快,选材典型,极富可读性。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谈到“然而,被人奉承毕竟是件让人怜悯的事”:
被人奉承的第一可怜之处是被奉承者不可避免地要被假话包围,被人奉承者其实是生活在奉承者刻意制造的假象里。《尹文子·大道上》载,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其实他使的弓只有三百多斤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他常表演给近臣们看,那班大臣为了讨好宣王,个个装模作样地接过来试一试,大家故意把弓拉开一半,便故作惊讶地说:“哎呀,要拉开这弓的力气不少于一千多斤啊,不是大王又有谁能用这么强的弓呢!”齐宣王听了自然非常高兴。然而,齐宣王拉弓使用的力气不过三百多斤,可是他却一辈子以为是一千多斤。三百多斤是真实的,一千多斤是徒有虚名。齐宣王这个可怜虫,他一辈子活在奉承者刻意制造的假象里。更可怜的是在奉承的熏陶下他早已丧失了“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的警惕。
被人奉承的第二可怜之处是被奉承者在接受他人的奉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受着他人的算计。人们奉承金钱、权势、地位和名声,无一例外是想从中谋得好处。“谄谀宜惕”,一切言不由衷的恭维,一切名不副实的吹捧,其中必然掩盖着某些图谋,其中必然藏着险恶的用心。一个人被奉承包围,其实就是被阴谋和陷阱包围,难道还不够可怜吗?
这样的议论,公正而深刻;这样的表达,雅俗可共享;这样的文风,生动而鲜活。鲁迅先生说杂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这是就杂文的战斗性批判性来说的,但战斗的批判的杂文不一定都要写的张牙舞爪金刚怒目。其实,对于杂文写作,鲁迅还有另一种说法:“杂文”有时确很像一种小小的显微镜的工作,也照秽水,也看脓汁,有时研究淋菌,有时解剖苍蝇。从高超的学者看来,是渺小、污秽,甚而至于可恶的,但在劳作者自己,却也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和人生有关。张峰的常规杂文,立足于针砭时弊批评世俗,抨击假恶丑,呼唤真善美,无疑是“严肃的工作”,和人生和民生密切相关,但他却选择了不动声色、绵里藏针、生动鲜活的表达,这成了其常规杂文的一大亮点和看点。
(二)非常规杂文
杂文毕竟是富于文学性的社会论文,其政论色彩是要通过文学的形象表现出来的,这是杂文与一般性议论文的区别之所在。为了突出形象性,杂文经常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各种文学手法把抽象的议论和不易把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为了加强形象化的说理方法,杂文或勾勒形象,或托物喻理,或以事晓理,或画龙点睛,因此,杂文写作常常借助周边文学体裁的形式,形象而曲折第传达其对世道人心的批判。这类借助周边文学体裁形式写就的富含讽刺幽默内核的杂文,被研究者归纳为非常规杂文。张峰在专门从事杂文创作之前,有过丰富的诗歌、寓言、小小说创作的经历,擅长用形象来说话,所以,创作起借助周边文学体裁形式的非常规杂文来可谓驾轻就熟。他近年的杂文作品中,有一半以上的杂文可归于非常规杂文。其中很多篇什发表后深受读者喜爱,被广泛转载。
张峰的非常规杂文主要有四类:寓言体杂文,故事新编体杂文,禽言兽语体杂文与诗体杂文。
1、寓言体杂文
寓言就是用假托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是一种形象说理的方式。张峰的非常规杂文中,寓言体杂文有着很重的分量,不仅量大,文章质量也很不错。在他的小品文集《对一只鸟的批判》、《世相小品》中,均占有四分之一的寓言作品。《话筒与茶杯》、《最伟大的理想》、《占窝鸡》、《粉笔与黑板擦》、《乌鸦照影》、《爱美的小蝌蚪》、《叫鸡批评家》、《猴子穿鞋》、《猫与捕鼠夹》、《老鼠过街》、《兔子的嘴》、《乌鸦和喜鹊》、《鹦鹉的本事》、《猫头鹰下岗》等等,读来令人目不暇接。《黑猫纵鼠》(原载《三湘都市报》2003年9月3日,《杂文选刊》、《文萃报》、《格言》等数十家权威报刊转载)堪称代表:
之一:黑猫捕到一只老鼠,可是,黑猫在将这只老鼠把玩了一阵后,把它给放了。黄狗见了,对黑猫说:
“辛辛苦苦抓到的老鼠,你干吗把它给放了呢?”
“你当然不会明白啦”,黑猫说:“我是和我的上司一起被派到这里来抓老鼠的。现在,上司连根老鼠毛都还没捞到,我怎么能抢了上司的风头呢?”
之二:黑猫捕到一只老鼠,黑猫在将这只老鼠把玩了一阵后,又把它给放了。黄狗见了,对黑猫说:
“辛辛苦苦抓到的老鼠,你干吗把它给放了呢?”
“你当然不会明白啦”,黑猫说:“这只老鼠是我本星期抓到的第15只老鼠。上面给我们这些猫定的指标是每周抓14只老鼠,大伙儿都感到任务太重完不成,我一个人超额完成任务,以后在猫群中我还怎么混?”
之三:黑猫捕到一只老鼠,黑猫在将这只老鼠把玩了一阵后,又把它给放了。黄狗见了,对黑猫说:
“辛辛苦苦抓到的老鼠,你干吗把它给放了呢?”
“你当然不会明白啦”,黑猫说:“早在一个月前,我们领导就向外界宣布,经过雷厉风行的严打整治行动,我们这个管区已成了无鼠区。昨天,上级领导组成的检查团还下到我们管区搞了无鼠区建设的验收,对我们管区的工作做出了高度评价。我要是不把这只老鼠放了,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自己砸自己的牌子?””
之四:黑猫捕到一只老鼠,黑猫在将这只老鼠把玩了一阵后,又把它给放了。黄狗见了,对黑猫说:
“辛辛苦苦抓到的老鼠,你干吗把它给放了呢?”
“你当然不会明白啦”,黑猫说:“你难道没看出来,这只老鼠已怀孕了。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捕鼠大行动,我们管区的老鼠已快绝迹了。没了老鼠,我们这些猫的饭碗就会成问题。为了确保饭碗稳固,我必须放掉这只老鼠了!”
文章中的黑猫,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那些出于种种私欲考虑而失职渎职的职能部门“公仆”的写照。借寓言讽世,富有余味曲包含蓄蕴藉的风致。
2、故事新编体杂文
故事,现代汉语字典的解释是:真实的或虚假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新编,顾名思义,就是换个角度重新编写。张峰的非常规杂文创作中,故事新编体杂文的特色独具。《铁杵磨针新传》、《匡衡和邻居的官司》、《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大讨论》等篇什,是故事新编的代表作。把眼光放开一点,张峰杂文中“成语歪批”、“俗语歪侃”、“熟语点评”、“他说我说”等,也都有故事新编的味道。下面仅以《拔苗助长有理论》(载《三湘都市报》2002年1月6日,《报刊文摘》转载)为例,来看看其故事新编体杂文的力道。
许多许多年以前,宋人“闵其苗不长而揠之”致使其禾苗枯槁,这事经孟子一记载,宋人就成了一个违反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的大傻瓜。没想到世事无常,时序演进到21世纪,不少人对这事有了新的认识:
宋人本人:事实胜于雄辩,我辛辛苦苦干了一天,总算没有白干,咱家的禾苗千真万确是长高了嘛!高了就是长了,不长怎么能高?
宋人的上级领导:我想从中引出一个怎样看干部的问题。我们看一个干部工作的好坏,关键要看人家的动机和出发点。像这个宋人同志的动机和出发点就是很好的,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的好同志嘛!至少要比那些墨守成规、缩手缩脚的干部好得多。现在,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在自己的“责任田”里敢想敢干的干部。
记者:看问题的角度很重要。枯槁只是暂时的,是禾苗总得要长,总会有绿油油的那一天。我们看问题既要立足眼前,更要看到长远,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舆论导向。
植物学家:理论上说,把禾苗拔高,使它的根在松动中得到严峻的考验,无疑能提高它吸收水和养分的能力,这对禾苗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
农户:宋人不傻,他把禾苗往上这么一拔高,他就成了响当当的科学种田示范户,上级领导都来参了观,乡里领导脸上有光,宋人那点子损失,肯定能得到加倍的补偿的。
包工头:什么规律不规律的,依我看,只要能给领导脸上增光就是好事情。我相信,乡政府在适当的时候会把宋人的这一经验在全乡推广的。到时候,我一定要不惜血本把这项庞大的“拔苗”工程包到手(根据经验,这样的事农民自己肯定会顶着不干),满满的捞它一票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作者不动声色地续编拔苗宋人的故事,其实是在精心描绘弄虚作假好大喜功欺上瞒下等世相。他站在历史的角度,将零碎的习焉不察的东西串起来,一边审视一边咀嚼,咀嚼的是陈年旧事,而所审视的却是沉重的现实。这里,作家续编的故事,完全颠覆了“拔苗助长”的本意,从一个新的视角去映照世相,借古讽今,言在此而意在彼。其中体现了作家的扎实的文学素养和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创作态度。
3、禽言兽语体杂文
这类非常规杂文是张峰杂文中最脍炙人口流传最广的。其创作机智在于:借助动物之口,写照现实,映现世态人心,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含蓄蕴藉,意味隽永。在他的杂文集几乎每集都有“禽言兽语体杂文”。在他的《世相小品》集里,集中了《动物言论》、《动物小语》、《动物杂说》、《十二生肖反思》、《十二生肖趣语录》、《老狐狸的遗言》、《动物生存常识》、《动物自白》等一批“禽言兽语体杂文”。我们来看他的《动物谈权术》一文(载《三湘都市报》2005年4月23日,《杂文选刊》、《文萃报》等转载):
老虎说:既要树立说一不二的权威,又要有容许别人偶尔摸摸你的屁股的雅量。
黄鼠狼说:夜里可以想方设法肆无忌惮地偷鸡蛋吃,白天则要轰轰烈烈地去给鸡蛋拜年。
狗说:任何时候都要把上级看成主子,该摇尾巴的时候坚决的摇尾巴。
狼说:一个篱笆三道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加强横向联系,官场上要多结交像狈这样的铁哥儿们。
蛇说:凡事最要紧的是摆出姿态来。这些年来,我虽然秉性不移,但关键时刻我一蜕皮,人们就不好再说三道四了。
乌贼说:要我说,当领导最大的法宝就是遇到麻烦时要善于将水搅浑。
喜鹊说:咱的心得再简单不过——就是把报喜不报忧当成汇报的唯一准则。
八哥说:我的升官秘诀更简单,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坚定不移地做上级领导的传声筒。
蜘蛛说:要善于联系,上上下下,方方面面,能拉扯到一起的都要拉扯在一起,织好关系网就万事大吉了。
这类杂文,用小镜头来观察,从小处着手,揭示世相,剖析生活,解释人心,富有感染力。语言简练而犀利,朴质而幽默,讽刺世道人心的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4、诗体杂文
张峰的非常规杂文里,还有不少的杂文诗。建行形式是诗的,语言的凝练简洁也是诗的,但字里行间却闪耀着世俗批判的光辉,因而也是杂文的。下面我们以他的杂文十一集《下有对策》第三辑《成语诗说》为例来领略领略他此类杂文的风采:
《同病相怜》:班子里的人/患了同样的病/比如腐败/就不但要相互怜悯/更要相互团结/相互帮助/相互隐瞒
《画饼充饥》:领导画出的饼/推给百姓/说不是饿了吗/拿去/百姓愕然/媒体却说/那是最大的温暖和关怀啊
《井水不犯河水》:你贪你的/我贪我的/各有各的生财之道/各有各的势力范围
《鸠占鹊巢》:那呆鹊不跑不送/巢被鸠占去/活该!
这种杂文形式新颖,气调高古,笔锋老辣。其他诸如《酒囊饭袋》、《举手之劳》、《酒肉朋友》、《夫荣妇贵》、《自吹自擂》、《甜言蜜语》、《头头是道》等等,都是借着对成语的诗解无情地揭露和嘲讽了社会丑陋百态。老掉牙的成语,在他的笔下,翻出无限新意和诗意,承载着丰厚的世俗批评的意味,可谓点石成金。
杂文指斥和揭批的总是生活中落后、乖讹的事物,庸俗或腐朽的现象,在表现这些现实和人心的负面的时候,杂文无须板起面孔一本正经地分析评说其如何不好,而是以种种文学化的手法,将其矛盾所在和可笑、可鄙、可憎、可恨之处形象而饶有趣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寓庄于谐,嬉笑怒骂之中让人明理使人醒悟给人启迪。这正是张峰非常规杂文的艺术追求,也是其非常规杂文独特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三、总结
今日的中国正高歌猛进在现代化、全球化的道路上,但毋庸置疑,我们还处在杂文时代,社会生活中依然存在种种阴暗、愚昧、落后。侈言盛世的莺歌燕舞,粉饰太平的作秀作骚,大大小小的瞒和骗,把我们的生活世界搅乱得像个“太虚幻镜”,善恶混淆,真假莫辩,美丑难分。如不能正视现实,体察真相,独立思考,就很容易掉进盛世太平的陷阱中去。这时候,我们特别需要睁开眼看世界的杂文作家,把现实中的阴暗和应该引起疗救的注意的病灶指点给我们看。青年杂文作家张峰就是这样一个心忧天下心怀苍生的人,就是这样一个有良知、有正义感、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疾恶如仇、对不正之风深恶痛绝必欲除之而后快的人,就是这样一个敢于直面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揭批假恶丑的人。他不平则鸣,不对就喊,或许讲了许多不顺耳的话,却并非为了口舌之快,而是为了激浊扬清,匡邪扶正。不是要与某些人过不去,实在是希望官员更有原则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希望世道人心中有更多的真善美。他的每一篇杂文都是对时弊、积弊的深度解剖,都是对世道人心中的假恶丑的凛然鞭笞,都是对良知、道义、公平的价值认定,是对民情、民心的全面吸纳后的血性倾吐,都是对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深情呼唤,都有益于世道人心。
他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独立思考和对写作的一贯执著,开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杂文天地。他常能于新闻背后、多数人习焉不察的地方发现生活的悖谬,于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当中,捕捉到思想的火花。他的杂文不媚俗不媚上,不仅有思想,而且有意味,有趣味,有余味。是的,生活中相同的色彩已太多太多,张峰的杂文却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一点别样的色彩。
参考文献:
[1]李壮鹰,李青春中国古代文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5月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3月
[3]张峰吃饭的学问 [M]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3年4月
[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
[5]杂文月刊2004年至2008年
[6]杂文选刊2004年至2008年
[7]经典杂文2004年至2008年
[8]世相小品,对一只鸟的批判,狮子的口臭等尚待出版的文集以及张峰已经发表的文章